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亚五国面临国家意志与社会认同的差异

中亚五国获得独立后,根据国内现实与外部环境,大都选择建立权力相对集中的“总统制”政权模式。这种结合中亚游牧民族历史威权传统的政体,一方面为各国独立后维护主权和抑制极端主义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高效的国家行为能力;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以总统为核心的国家决策与社会认知之间的时间差,形成国家意志到社会行为的一定滞后甚至脱节。

2013年9月,习主席赴吉尔吉斯斯坦访问时与阿坦巴耶夫总统签署了《中吉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两国关系得到空前提升。2014年年内,从总统到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吉高官纷纷就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积极表态。然而,同年6月在吉的奥什州阿莱依地区却发生了部分民众阻断从奥什到中吉边境伊尔克什坦口岸公路的事件,导致中方上百辆货车受阻、人员被困。

类似事件在中亚五国并不孤立。2014年7月,哈萨克斯坦东哈州阿克托盖一家中资企业承包的项目工地上,因中哈员工口角引发上百人群殴事件,最终导致哈警方介入。这次事件虽然很快平息,但对中哈关系及在哈中资企业形象造成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合作项目在近年与日俱增,在中亚五国发生的针对中资企业和中方人员的冲击频度也在上升。2018年4月,来自中国广西的投资商与吉尔吉斯斯坦企业合资的“吉尔吉斯广隆发展有限公司”所属黄金冶炼厂工地遭当地居民纵火破坏。起因是当地坊间盛传冶炼厂开工将严重污染环境,一时竟有上千当地居民冲击厂区,突破警戒线后越墙纵火,造成企业财产重大损失。2019年1月,比什凯克阿拉套广场数百人集会,提出偿还中国债务、取消给中国人的劳动配额、不许中国人加入吉国籍等要求。

虽然中亚五国独立后因不同原因冲击中资企业和机构的事件曾多次发生,但是在中国与中亚各国政治关系发展到当前水平、中亚各国领导人及政府积极响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今天,这种不和谐现象仍不断发生,则不能不从社会文化层面寻找原因。
AI客服
我要投诉
使用帮助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