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软环境成中企投资哈萨克斯坦最大隐忧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通往中亚等地区的“第一站”,也是丝绸之路上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大批中国企业涌至哈萨克斯坦进行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资,截至2015年3月1日,在哈中国企业总数达到2933家。

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区域市场广阔,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投资空间,但中资企业在哈投资要想成功却不能忽视哈萨克斯坦独特的政治、经济环境。

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博士研究生伊万·沙拉法诺夫在2015年6月20日至2016年3月20日赴哈萨克斯坦中资企业集中的州和城市进行访谈调研。12月16日,沙拉法诺夫在由上海政法学院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经贸航运法律发展与地区安全高峰论坛,就调研结果作了报告。

目标国软环境至关重要

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公司目前在哈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政策不确定、执行不到位,市场经营秩序差,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大部分中资企业对哈萨克斯坦的信息公开和沟通渠道表示态度一般,办事效率、依法行政和服务意识等事项持不满意的态度,最不满意是国家的廉洁奉公。企业对投资硬环境持较满意的态度,但对投资软环境则基本上持不满意或者一般的态度。

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能否成功,该国的软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营商软环境的建设需要投资目的地国的努力,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要做的就是尽量全面地了解目的地国的政策、法律、营商环境等。

普华永道中国基础设施及大型项目融资服务总监陆遥12月18日在第一财经“陆家嘴读书会”以普华永道参与的一项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基础设施的项目为例,剖析了投资目的地国政策环境对中国企业的巨大影响。

其中,他提到,印尼人口基数大,已经达到了两亿,但基础设施仍非常落后,东西狭长走向的印尼至今仍没有一条贯穿东西的高速公路。基于此,中国企业有意在印尼投资。如果单从客流量的经济角度考虑,这笔投资是合算的,但中国企业在投资之初却忽略了印尼土地私有化对项目的巨大影响。

高速公路的建设涉及大量的土地征收,当中国企业作为投资人去投资当地的产业园区、高铁、高速公路,都需要跟私有化的土地所有人谈征收条件。当地政府不会参与其中,而实际上这个任务根本没有办法完成。最后这个项目在经历了复杂的前期准备后还是难逃夭折的命运,为企业造成不小的损失。

中企投资需防范外部风险

根据沙拉法诺夫的调研,中国企业投资哈萨克斯坦面临的主要外部风险因素包括政治风险、法律和政策风险、金融风险、产业和技术风险以及市场风险。而外部风险是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有关“一带一路”的几个早期成果项目也因在实际操作中遇到投资国战争与内乱风险、当地政权更迭风险、法律法规变化风险遭受损失。

据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企业发展与管理部副部长王强介绍,2008年,集团与利比亚签订项目合计41.79亿美元,2011年2月由于内乱四条铁路建设项目无法正常实施。而尼日利亚铁路现代化项目则由于新任总统上任,项目险些被政府取消,最后经过将近4年的谈判,项目才得以继续实施。

对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风险,上海法学会国际法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法学院龚柏华建议投资者要关注那些没有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受国际制裁的国家和发生战争、内乱等国家和地区。

沙拉法诺夫在报告中也建议,中国企业在对哈萨克斯坦进行投资前应该对哈萨克斯坦各州具体产业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和排序。在对当地市场环境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可操作性较强的短期和长期内的规避风险方案。

王强根据中国土木工程集团企业走出去实践对想要走出去的企业提出建议:第一,“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在不同地区同时开展金融活动;在不同类型的国家开展业务,既有高风险国家,也有低风险国家。第二,用多元化经营摊薄风险,与一个国家同时或先后实行多个项目;同时与项目的上游和下游联系。第三,“东方不亮西方亮”。创新经济增长点,合作共享,共担风险。第四,“天晴防雨”,建立项目的风险预警预案,首先保证人员安全,其次保证财产安全。第五,优先选择风险较小的国家开展业务。

AI客服
我要投诉
使用帮助
常见问题